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,历代帝王书法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。
痴迷于书法研究的帝王有很多,乾隆皇帝就是其中一位。
爱新觉罗·弘历(1711-1799),清代皇帝,世宗第四子,年号“乾隆”。
在位六十年,留下书作千汇万状,有很高的书法、诗文造诣。
经过一生对书法的练习研究,逐渐形成自己圆润端丽、温妍儒雅的书法风格。
乾隆帝的书法各体兼能,以行书见长。
考察其传世书法,创作的时间长达六十多年,行书书法始终维持“端、润”的基本面貌。
《麦色诗》轴 清乾隆 故宫博物院藏
乾隆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地位不可忽视,他的字遍布大江南北,目前存世墨迹仅故宫博物院就藏有两千余幅。
为了让书法爱好者近距离感受“乾隆体”,为社会各界应用乾隆字体提供实用上的便利,
方正字库最新开发出「方正乾隆行书」字库。
「方正乾隆行书」字库的设计开发过程历时七年,
从最初的字帖搜集、图片拍摄,到原字制作修改,
开发团队不断钻研,经历了艰难的抉择。
尤其是在字的筛选上,同一个字不同字型各有千秋,取舍不易。
本着最大化还原乾隆书法风貌的原则,
最终定位于乾隆行书,以“万寿山昆明湖记书法”为字库的主要开发依据,
取其圆润流畅的风格进行创作。
乾隆的书法,圆润端庄而又遒丽,自带一股风雅气息。
稳妥的结构,加上用笔上藏锋多于露锋,中锋多而侧锋少,才会使“乾隆体”的笔势致于中,达于和。
这种有蕴藏的字经过时间的积累,也会变得愈发浓厚甘醇。
方正乾隆行书的西文与中文的风格和气质保持一致,字体稍长、笔形圆润,手写感十足。
中西文搭配起来独具婉约美,富有亲和力。
古与今的灵感碰撞,在千百次的融合中归为一体。
在一年半的创作时间里,最有挑战的是从简体到繁体的转变,一横一竖,一撇一捺,看似简单实则不易。
不仅需要对笔画进行拆分,提取不同的部件,还需经多次实验的磨合,方可造就出符合时代审美的笔势形态。
每一处字形的微小变化,贯穿于字库制作的全过程,细节上呈现的是时空交融后的汉字之美。
▼
排版展示
▼
▼
字体设计师
林彤
从事字体制作多年,完成字体产品数量多达几十种,参与过众多精品字的开发,培养新生力量后备军,经验丰富。
是中华大字库工程制作负责人,可口可乐在乎体制作负责人,负责乾隆体创作等。
方正乾隆行书设计开发团队
设计指导
仇寅,汪文
开发小组成员
杨颖,邵维,高茜,卫欢欢,刘晶
孙睿,田玄丹,关秋培,周佳敏
西文及符号设计
郭毓海